五月的鹏城,花团锦簇,生机盎然。5月17日,第九届深圳(湾区)国际品牌周暨2025年中国品牌日盐田分会场特色品牌活动——第五届七里台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暨天大化工学科百年百场高峰论坛(新能源专场)在深圳拉开帷幕,为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增添了一抹科技与创新的亮色。自 2018 年在上海启航以来,七里台论坛如同一位坚定的行者,在新能源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了七年,始终秉持着搭建母校、校友与新能源产业沟通桥梁的初心。此次论坛由天津大学深圳校友会、上海校友会、天津校友会及化工行业校友会共同发起,二百多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天津大学校友、新能源领域专家和产业精英齐聚一堂,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企业出海、零碳经济等热点议题,展开了一场思想的盛宴,共同为新能源产业的未来擘画蓝图。出席本次论坛的学校及政府领导分别为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胡文平,天津大学校长助理、深圳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肖松山,盐田区委常委王贵喜等。天津大学深圳校友会会长张华农,上海校友会会长郑柏存,天津校友会会长刘毅,湖南校友会会长汪晓兵,香港校友会会长康文江,德国校友会副会长李铮,以及中南大学深圳校友会会长蔡国强等兄弟校友会领导专程赶赴深圳参加本次论坛。
开幕式:大咖致辞,擘画学科发展新蓝图
论坛开幕式上,柴立元校长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学校和化工学科发展的关心支持。他提到,2025年是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也是天大化工学科新的百年起点,诚邀全球校友常回母校看看。天津大学立足新工科建设,推动新能源学科交叉融合。自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后,天大化工学科保持A+评级,稳居全球软科排名第二、国内第一,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助力化工行业绿色转型。希望以此次论坛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和新能源学科建设,为“双碳”目标注入创新动力。
深圳市盐田区委常委王贵喜受李忠书记委托代表盐田区委区政府致辞,他表示低空经济潜力无限,盐田发展优势显著。盐田已集聚 30 余家相关企业,建成多个园区与基金,在低空应用领域成果丰硕。盐田将深入贯彻新质生产力论述,在低空经济多方面先行先试。诚邀各位校友来盐,共促发展,盐田区会全力提供优质服务!未来盐田将会与天津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携手天大,盐田逐梦蓝天的底气越来越足、动力越来越强劲!
在论坛期间,柴立元校长专程赶赴盐田区,与区委书记李忠举行座谈。双方围绕低空经济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展开深入交流,就深化校地协同、推动天津大学科研成果在盐田区转化落地等议题达成广泛共识,共同期待以更紧密的合作助力盐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范晓彬教授在"化工学科:过去、现在与未来"主题报告中,系统梳理了百年发展脉络。通过追溯1952年南开、清华等校化工系合并重组的历史节点,展现了学科"百川归海"式的奠基历程。近年来学科六度问鼎教育部教学成果一等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国际最高认证。近八年承担4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未来,学科将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战略,建设四大联合研究中心,打造"基础-应用-产业"全链条创新体系,并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范晓彬特别宣布,学科百年庆典定于2025年7月12日举行,诚邀全球校友共襄盛举。
天津大学宣怀学院院长/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系统阐述了"天大碳湾模式"的创新实践。基于斯坦福大学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的成功经验,天大通过北洋海棠创投基金形成超百亿基金群,已投资30余家校友企业,其中云遥宇航估值实现50倍增长至25亿元。该模式首创"收益反哺"机制,将10%收益用于支持学校发展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奖。未来计划建设"碳湾楼"产业集聚区,设立50亿元母基金,构建"基金+产业+园区"三位一体生态,同步实施"双课程、双导师、双身份"培养体系,力争十年孵化10家独角兽企业,为天津发展培育复合型科创人才。
专家分享:创新成果频现,引领产业新方向
天津大学校友、中科大碳中和研究院徐铜文教授介绍了两项膜材料突破性成果。在深耕离子膜领域30年的基础上,其团队研发出超微孔碱性膜,初步应用于电解水制氢,南京产业化基地已形成年产10万平方米产能。另一项基于"无摩擦离子传递理论"的三嗪框架膜技术,使有机液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500mA/cm2,,该技术已在宿迁建成产线并获得应用。徐教授透露,团队正推进AI辅助膜材料设计与可回收技术研发,并欢迎校友合作共建"碳湾"生态。
天津大学杨全红教授团队在锂硫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团队提出"锂硫催化"思想,利用催化策略优化提升固-液-固转化反应动力学,减少硫转化对电解液的依赖,制备出能量密度高达600 Wh/kg的液态锂硫电池。进而采用无机固态电解质从源头上解决了多硫离子穿梭效应,构建的全固态锂硫模具电池实现10000次超长循环并具备本质安全特性。该技术有望对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团队前期有关微米硅负极的技术成果获北洋海棠基金战略投资,孵化的至微新能(常州)所生产的微米硅和筛分型纳米硅碳材料,是固态锂硫电池理想的负极材料,在此基础上希望和校友们共建碳湾生态,协力加速全固态锂硫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天津大学助理研究员马小勇博士作为王议锋团队的代表,介绍了团队在宽禁带器件应用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基于碳化硅(SiC)与氮化镓(GaN)器件研发的"刀锋系列"储能变流器,体积压缩至传统产品的1/6,转换效率突破99%,创新性无电解电容设计显著延长使用寿命,成功破解IGBT技术体积效率瓶颈。该技术已实现多场景应用:为中电科十八所定制无人机电源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驱动氢能重卡大功率变换系统;参与军工高超音速飞行器项目;并与比亚迪合作推进充电桩、微电网等民用领域应用,相关成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团队正研发基于"DSP+Linux"架构的智能储能变流器,通过AI算法实现场景自适应控制,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天津大学校友、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首席创新总监都永海介绍了该局作为全国最具规模,以市场为导向、领先科技与综合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推动技术转化与企业赋能。 较早前,生产力局正式成立了“The Cradle出海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认证、市场准入等全流程出海服务。 同时也通过成功案例,实证了香港作为内地企业出海的国际跳板作用。
圆桌论坛:思想碰撞,共探产业发展新路径
下午,四项圆桌论坛如同四场激烈的头脑风暴,掀起了论坛的又一个高潮。在第一场 “全球化突围 —— 关税壁垒下的出海新范式” 主题沙龙中,杰克控股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科国际顾问委员 Jim O'Neill首先以“超越贸易战:美国和中国公司如何适应、合作和繁荣---跨越鸿沟之美国人的洞察”为题发表了演讲。Jim 结合中美关税冲突演进的实际情况,分享了企业出海的三大核心策略:适应、合作与转型,并通过案例分享了应对经验与行业洞察。他指出,中美企业正从 “脱钩焦虑” 转向 “非对称创新”,中国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已具备技术输出能力,而美国市场的高增长潜力为合作提供了空间,建议双方借鉴特斯拉与宁德时代的 “技术交叉授权” 模式,在氢能、储能、先进制造等领域构建 “优势互补型” 合作生态。
圆桌讨论环节由诺亚香港总经理王啸枫校友主持。杰出校友们也纷纷从 “借船出海” 到 “生态出海” 分享了出海实战经验。上海校友会会长郑柏存分享了三瑞高材出海的三部曲(国内合资建厂-海外销售-海外建厂)。天津校友会会长刘毅分享了九安医疗的 “差异化突围” 经验,总结出 “产品创新 + 供应链弹性 + 合规前置” 三大法则;湖南校友会会长汪晓兵以华自科技出海为例,强调了出海本质是 “认知升级”,企业需从 “成本导向” 转向 “生态构建”。德国校友会副会长李铮强调出海需要聚焦本地化生态系统的协调,在新能源领域建立差异化优势;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都永海剖析了香港作为十四五规划下的八大中心的核心优势,企业可以借力香港在国际标准对接、应用场景验证、终端用户触达及高端人才网络方面的独特价值,打造“中国技术+全球市场”的协同模式。 他还建议有意出海的企业首先要明确出海目标,同时具备投入长期布局和策略的决心,并按照当地市场状况调整业务模式。雅化锂业总经理周坚琦根据自身上市公司的经验,分享了在海外合作或并购中建议采用 “大律预算 + 本地小律所执行” “大投行预算+专业化投行执行”、“四大所预算+本地化会计所”模式,预先有效规避海外经营上的法律、税务、政府风险。中自科技北京研究院院长郑春峰先生分享了企业历经 “借船出海”、“本地化运营”、“产业转型” 三阶段的发展历程。
在 “低空经济的破局战、新场景、新业态及商业模式痛点破解” 主题圆桌论坛中,天津大学校友、云圣智能联合创始人朱胜利以“探索低空经济的新场景新业态发展之路”发表了主旨演讲,揭秘了人工智能武装的无人机在智慧城市、电力巡检、立体物流等场景的颠覆性应用,分享“工业无人机2.0时代”概念和主要特征及“空天地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的实战经验。在圆桌沙龙环节,朱胜利作为主持人与多位专家围绕低空经济发展展开了深入探讨。
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赛宝低空通航实验室深圳区域负责人陈磊鑫分享了深圳盐田示范区的试点经验;天津大学四川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黄战华教授分享了天川院无人机感测3D场景应用和成都天府新区低空经济的试点经验;北京大学何进教授解码了在低空经济中“芯片密码”;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低空规划与应用场景研究中心的沈力为我们揭示了融合地理信息系统、城市信息模型、无人机空域数据及飞控系统的低空数字孪生仿真平台,为低空应用场景提供高精度仿真引擎。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的朱鹏飞教授讲述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无人机视觉数据平台VisDrone背后的故事,分享了一整套低空智能感知关键技术应用到百城百景中。星逻智能联合创始人肖素枝博士则分享了智慧城市与能源无人机巡检系统,如何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让无人机更高效代替人工进行巡检,大幅度提高光伏、风机、电力等行业的巡检效率,助力能源转型升级。哈博商业科技总经理哈云升分享了无人机企业如何借势发展,如何进行全球化布局和出海战略的具体实操。专家们一致认为,低空经济将是一个新的万亿级赛道,期待进入 “良币竞争”的 时代,短期内需要聚焦易落地场景,长期需要构建 “AI + 低空” 生态系统,推动低空场景从概念到落地的全周期优化。
在 “锂电技术革命:从实验室到产业化” 板块,中电科十八所肖成伟博士为大家做了“车用动力电池技术进展及趋势”的报告,报告对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图进行了权威解读,对未来10年的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发展进行了讨论。
在圆桌论坛中,肖成伟作为主持人与嘉宾们围绕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固态电池发展、钠电池前景及电池回收等议题展开了深度讨论。出席的嘉宾有顶皓新材料CTO李国华,华友钴业副总裁陈要忠,博萃循环董事长林晓,上汽时代总经理郭军华,海四达研究院院长苏金然,清华大学副教授吕伟,横店东磁新能源首席科学家杜国庆校友。大家深入浅出地探讨和分析了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的市场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了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的技术难点与量产时间表,分析了钠电池的优势与挑战,液态电池和固态电池回收的现状与问题,以及从车厂的角度对目前固态和半固态电池及钠电的实际情况做了点评和预测。嘉宾们共识认为,新能源技术产业化需平衡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磷酸铁锂与三元电池将长期并存,固态电池需攻克材料与系统难题,钠电池需政策培育生态,电池回收则需紧跟技术迭代完善链条。
在 “零碳园区全链重构” 论坛中,首先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宋春风教授为大家做了题为“双碳背景下绿色碳捕集及资源化路径探索”报告。报告揭秘了“低温膜+微藻生物转化”一体化工艺,并且探索了 CCUS项目落地实践及未来方向。
随后,明德投资管理合伙人张喆作为圆桌讨论的主持人,就零碳园区的目标定位、技术路径、政策困境与产业挑战等话题,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与国家精馏工程中心主任李鑫钢教授、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周越教授、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宋春风教授,以及煦达新能源业务总监张哺、创维光伏研究院院长田浩、氢蓝时代投融资总裁与电堆事业部副总经理黄宁军、中春环保副总经理吴慧国等嘉宾展开了深入探讨。李鑫钢教授犀利地提出 “零碳园区对化工行业是伪命题”,指出化工产业高耗能属性难以单一技术脱碳;宋春风教授认为零碳园区是阶段性目标,需分 “低碳-近零碳-零碳” 三步走。张哺以化工园区改造为例,分享 “节能改造 + 光伏替代” 的渐进式减碳路径。技术路径上,黄宁军强调氢能在工业脱碳和长时储能中的优势,田浩介绍创维光伏 “光伏 + 储能” 案例及简化地方标准的建议,周越教授提出构建 “源 - 网 - 荷 - 储” 数字孪生系统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率。嘉宾们指出目前存在成本高、电网壁垒、生态割裂等问题,建议从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替代、碳资源化利用三方面推进。未来应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国际标准制定,并借鉴 “天大碳湾模式” 构建产业生态。
5月18日,论坛组委会组织40余位参会校友走进深圳盐田区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区,开展沉浸式产业考察。在赛宝低空通航实验室,校友们实地考察低空产业解决方案,重点观摩低空融合飞行场景管理系统实景演示,直观感受飞行器协同调度与空域管理能力。随后在鹍航智能飞行基地,校友代表亲身体验了亿航216 eVTOL飞行器试飞,零距离接触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技术突破。
在东部通航基地,校友们深入了解多样化直升机机型及其在城际通勤、应急救援等场景的应用前景,并与盐田区工信局局长汪大鹏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会上,汪大鹏局长全面介绍了盐田的产业发展规划战略,系统阐释了盐田在低空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同时特别指出盐田期待与天津大学深化低空经济产学研合作,并现场向天大校友企业发出邀请,欢迎大家来到盐田创业投资,助力盐田的产业发展。多位校友在座谈会上发言,为盐田的低空经济产业献计献策,校友们高度评价盐田"海陆空立体交通+山海连城生态"的独特优势,认为该区"既有科研创新的浓度,更有产业落地的温度"。多位校友企业家表示,未来将对接无人机视觉算法、新能源动力系统等技术资源,推动形成盐田的校友协同创新生态圈。
结语:七年征程再出发,共赴未来新辉煌
七年沪深双城,七里台论坛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根产业、拓展边界。从上海到深圳,从初心到使命,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碰撞,更是一场天大人力量的汇聚。在 “新能源 +” 的时代背景下,七里台论坛已不仅仅是一场年度盛会,更是汇聚思想、启迪实践、承载校友情怀的重要平台。
鹏城之约虽暂告段落,但新能源发展的前路之光依然璀璨夺目。七里台新能源论坛,将继续承载着天大人对未来的期许与追寻,怀揣着对创新的执着与热爱,一路前行,奔赴下一个高光时刻,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